管理情緒與感官策略:支援香港自閉症青少年

給香港及亞洲自閉症青少年家庭的實用建議

teen hk

分享文章

對自閉症青少年來說,管理情緒往往是一項複雜的挑戰。亞洲的文化規範和社會期望深深影響一個家庭生活,而家庭重視孩子的學業成績也加劇了這些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具備文化敏感度的獨特解決方法。我們訪問了幾位專家,聽取了他們對香港自閉症青少年所面臨挑戰的看法與建議。

香港及亞洲區自閉症青少年的獨特挑戰

應對社會期望

香港是一個集體主義社會,孩子的行為往往代表著整個家庭,因此孩子會感受到行為端正、服從的壓力。駐港職業治療師Laurena Chen指出,在我們的文化中,社會強調一致與服從性。她認為,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期望,社會需要對神經多樣性有更多認識和接觸。

應用行為分析師(BCBA)兼 Encompass Academy 臨床督導Wendy Tsang亦表示認同:「在文化上,人們對於與眾不同的行為不太包容。」她建議第一步是提升自閉症人士對他人期望的覺察能力(強調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以幫助孩子更早理解社會規範)。最終,社會應致力於透過教育提升對神經多樣性的理解,從而逐漸調整社會對自閉症人士的期望。

打破污名:提升亞洲自閉症青少年的父母質素

隨著人們對自閉症的認識逐漸提高,污名化也正在轉變。在孩子能為自己發聲之前,父母必須成為他們的倡導者。職業治療師Laurena 建議父母盡可能多學習,例如了解 ASD 青春期會發生甚麼變化,包括青春期、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情緒、侵略性與焦慮),並做好孩子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幫助情緒調節的準備。她也提醒大家關注孩子的安全——隨著孩子身體變得強壯且荷爾蒙作用增強,確保他人與孩子本身的安全至關重要。

孩子的特殊興趣可能會從對火車變成對人體部位的『奇怪』執著,加上科技使用,可能會令他們沉迷或產生一些誤解。

父母的知識與理解是支援青少年度過這一階段的關鍵。應用行為分析師Wendy 認為,應教導 ASD 青少年應對不可避免情境的策略,學習在社交上合適地處理問題,同時知道自己仍然應該受別人尊重與保留尊嚴,並教育孩子甚麼是尊重。可惜遺憾的是,欺凌情況在社會上仍十分常見,而一些自閉症青少年甚至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也不知道要把這種情況告訴別人,更遑論要自己去處理問題。

在擁擠的香港協助自閉症青少年克服感官挑戰

香港以擁擠的小城市聞名,應用行為分析師Wendy 會使用應用行為分析(ABA)幫助孩子逐步對某些情境減低感官過敏,如乘搭港鐵(MTR)。不過她強調,如果孩子仍無法保持情緒穩定,應盡快離開現場以保護自己。強迫自閉症孩子融入社會、壓抑他們的需求與想法,最終可能會導致抑鬱,甚至增加他們自殺風險。

而職業治療師Laurena 建議,首先要熟悉哪些時間與地點特別擁擠。她也指出定期接觸與系統性減低感官過敏的前提是:父母自己本身沒有感官過敏、孩子年紀尚小時就要開始訓練,並能避免嚴重的情緒爆發。

在擁擠空間中管理感官挑戰的具體建議:

  • 使用具抗噪功能的頭戴式耳機
  • 配戴淺色墨鏡(若對光敏感)
  • 穿衛衣(Hoodie)
  • 穿著調節背心(可在口袋中放置有重量的物品)
  • 避開每天的繁忙時段出門
  • 攜帶自己喜歡的「小物」;手中拿東西(如手機)有助於安定情緒
  • 嚼口香糖或無糖薄荷糖(啟動本體感覺系統,帶來安撫效果)
  • 在港鐵中站在角落或背後有遮擋的地方(讓孩子有安全感)
  • 學會為自己發聲,必要時可禮貌地請其他乘客讓位
Headsets
Tinted glasses
Fidget
降噪耳機、濾光眼鏡和減壓小玩具是青少年在擁擠環境中應對感官挑戰的實用選擇。

管理香港自閉症青少年的學業壓力

父母的教育與對孩子的期望調整在幫助 ASD 青少年管理學業壓力上至關重要。應用行為分析師Wendy 和職業治療師Laurena 都強調,應以孩子的實際能力為基礎,並訂立相應的學業期望。

確保共同調節(Co-regulation)也很重要,職業治療師Laurena 分享,家長必須管理好對孩子的學業期望,亦可與學校好好溝通去調節他們的學業要求。她指,父母若自身情緒不穩定,將難以幫助孩子冷靜。

Wendy 強調孩子需要知道甚麼時候、如何尋求幫助,也要知道犯錯是可以通過後期去修正的。一個孩子的個性與態度會影響他對學業的壓力指數,他們有時會表現出抗拒(如拒寫功課),進而產生一些問題行為,例如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香港對神經多樣性學生的教育選擇有限,尤其是在本地學校,學生可能會因學業要求增加或不達標而被勸退。因此,倡議、合理調整與開放溝通對 ASD 青少年的學業成功至關重要。

為亞洲自閉症青少年設計的情緒調節策略

運動就等同於情緒調節!理想情況下,自閉症孩子到了青春期時,已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或活動。如果還沒有探索到,請繼續嘗試!謹記,它不必是一項「運動」,只要能活動身體即可。職業治療師Laurena 提醒,父母常會錯誤地把孩子標籤為懶惰,認為他們不努力、不在乎,但她呼籲父母應有多一份同理心,避免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結伴成長:共同在香港及亞洲支援自閉症青少年

在香港或亞洲撫養自閉症青少年確實充滿獨一無二的挑戰。然而,只要採用合適的策略、支援與加強認識,自閉症家庭都可協助孩子健康成長。Optism與自閉症父母同行,致力於倡導對神經多樣性的認識,為建立更包容的未來而奮鬥。探索我們的資源,與我們一起為創建更具包容性的社會而努力吧!

ASD 青少年調節情緒的策略建議

運動:鼓勵任何形式的身體活動,以促進情緒穩定
太極或緩慢的身體動作:透過有意識、穩定的動作幫助身體沉靜
深呼吸練習:練習緩慢且有意識的呼吸,以減少壓力
保持恆常平靜:將正念冥想等活動融入日常生活
聽音樂:播放能讓青少年放鬆、集中精神的音樂
正念活動:培養當下覺察與放鬆的能力
散步:簡單的一次散步可幫助情緒穩定
安靜休息:在壓力大時暫時離開,尋找一個安靜的空間去平靜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