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磯、柏林和澳門站贏得金牌後,Ranveer Saini證明了自閉症並不是通往全球成功與自身獨立的障礙。在這項以耐心與堅持著稱的運動中,Ranveer Saini格外引人注目。這位來自印度德里的24歲高爾夫球好手,曾在柏林、澳門和阿布扎比站贏得多面金牌與銀牌,並獲印度總統表彰,他還曾在《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上發表講話。
在這一切成就背後,他正悄悄引領著關於神經多樣性的對話革命。Ranveer在2歲時被診斷出自閉症,那時的社會對此既不了解也不接受。然而,他一步步打破偏見,每一次公開的勝利,都是對「只要給予機會,不同能力的人也能閃耀光芒」這一理念的最有力印證。
「我的自閉症會讓我焦慮,但我已經學會如何過上獨立的生活。」
Ranveer在位於德里的家中透過 Zoom 接受《Optism》訪問,身旁是他的母親Bakhtawar Saini。他坦率地談論自己的神經多樣性,以及每天仍需要如何應對。
「當事情不如我預期時,我的自閉症會讓我感到焦慮。」他說。「我無法忍受大聲的噪音。我有一些強迫症的習慣,但這些習慣會改變。我確實有時很難應對它,但透過適當治療和引導,我學會了過上獨立的生活。」
高爾夫奇才Ranveer Saini:突破自閉症的界限
了解高爾夫球手Ranveer Saini如何突破自閉症障礙,激勵亞洲家庭,展現包容教育與運動的力量

分享文章
高爾夫如何幫助自閉症選手 Ranveer Saini 專注與克服挑戰
高爾夫在Ranveer人生的轉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是在2009年9歲時第一次拿起高爾夫球桿的。」他說。「那時我沒有朋友,父母很希望我能參加一項運動,終是我們最後選擇了高爾夫。」
起初,這是一個實際選擇——因為Ranveer的父母本身就是高爾夫球手。
「我們常常安排好開球時間,卻總覺得把Ranveer留在家裏很內疚。」他的母親說。「我們當時想讓他嘗試高爾夫,因為這是一項一對一的運動,他可以自己投入其中。不過我們完全沒有抱有任何期待。」
作為一位視覺型學習者,Ranveer很快就愛上了這項運動。他花了無數小時練習,並跟隨父母和教練為他量身訂制的教學方式學習新技巧,這些方式包括練習表和特製教學影片。在許多方面,高爾夫的確幫助了他轉化內心的挫折感。
「在高爾夫球場上,我會保持專注,忽略所有來自外界的干擾。」Ranveer說。
「我記得媽媽曾教過我:在球場上不能有任何行為問題。我必須保持冷靜和專注,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打出好球。」
成為國際焦點:首位獲得金牌的印度自閉症高爾夫球手
然而,他多年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2015年,年僅14歲的Ranveer在美國洛杉磯特殊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上贏得了他的第一面金牌,成為首位在該賽事中奪牌的印度高爾夫球手。
「感覺太棒了,我當時非常興奮!」他說。「我覺得很榮幸也很感恩,因為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人們看見的是我的能力,而不是我的障礙。」
他的母親回憶道,那次勝利讓Ranveer瞬間成為了全球體壇焦點。
「他一夜之間成了媒體新寵兒。」Ranveer的母親說。「大家突然意識到,這名自閉症孩子為印度創下了奇蹟。在我們接受完一連串訪問,大家逐漸消化這項重大成就後,我們問Ranveer想怎樣慶祝。他說想吃一個肯德基漢堡,然後去迪士尼樂園。」
自奪金以後,Ranveer持續保持勝利的勢頭——最近一次是在今年6月於澳門舉行的亞太高爾夫大師賽中,他再次奪得金牌並贏得挑戰者聯賽錦標。
作為一位自閉症選手在精英運動中克服挑戰
當然,這一路走來並非毫無挑戰。Ranveer的母親表示,在Ranveer接觸高爾夫之前,「我們非常努力地控制他的過度活躍行為。」
「他從小就有很多感官敏感的問題,要讓他安定下來對我們來說是一大挑戰——尤其是在像高爾夫這樣講求禮儀的精英運動環境裏。」他母親說。她回憶,有些時候因為Ranveer的行為,家人會被責備,比如他在別人準備擊球時作出干擾。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讓他明白,良好的行為是成為優秀高爾夫球手的關鍵。」Ranveer的母親說。「他學會了要努力控制自己、管理自閉症,這樣才能往前走。慶幸他做得相當不錯。當然,他仍會有情緒低落的日子,也會因為不習慣別的球手說粗話而不知所措。有時他會因為太過直率、誠實而冒犯了別人,所以他也花了一段時間才學會高爾夫的禮儀。」「所以你可以想像,當我今天打電話到他常去的高爾夫俱樂部時,竟然驚喜地發現他正坐在那裏跟其他會員一起喝茶,或參加他們的一輪比賽時,我內心有多高興了。」
「不要讓這場診斷決定你孩子的未來」一位母親給家長的忠告
這與剛確診時的情況大相徑庭。Ranveer的母親說,那時候家人甚至被親近的親戚排斥,情況非常艱難,而且她還育有另外兩名孩子。
「當他被診斷時,沒有人知道甚麼是自閉症。我的丈夫和我開始探究這場診斷的意義,以及未來可能會面臨的種種挑戰。現在我可以大膽告訴其他家長:不要讓這場診斷決定你孩子的未來。我努力自我進修,取得了碩士學位,了解自閉症是甚麼,學習他的腦部發生了甚麼變化,以及隨著成長進入成年期,神經系統會有甚麼樣的改變。周圍的人只把他當成『智障』看待。他們不再邀請我們參加聚會,擔心Ranveer會行為失控,毀了氣氛,甚至會朝他們的孩子吐口水。這種社會污名和刻薄的話語,對我而言是最難熬的。」

支持自閉症學習者的包容型學校:Scottish High International School
因為沒有學校願意接收Ranveer入學,因此他們一家決定創辦自己的學校。
這個想法催生了位於印度古爾岡的Scottish High International School——這所開創性的教育機構於2004年由Sainis一家創辦,以包容性作為核心理念。學校旨在支持神經多樣性學生與典型發展學生共同學習,體現了Sainis家族「每個孩子都應享有機會、尊重與量身打造支持」的信念。如今,Scottish High International School校不僅以學術卓越聞名,更因其將特殊需求兒童融入主流教育的努力而備受推崇。

展望未來:Ranveer Saini 如何持續激勵亞洲家庭
Ranveer表示,他對未來充滿期待——無論是作為高爾夫球手、演講者,還是突破困難、展現可能性的榜樣。
「我的教練和支持團隊一直是我堅強的後盾!」他說。「沒有他們的關愛、支持、愛心與同理心,我根本無法戰勝自閉症,也無法打出好球。」
受Ranveer的旅程啟發?了解更多關於香港與亞洲的自閉症支持資源、實用建議與包容教育信息,請訪問 Optism。我們一起重新定義可能性!